MCD飲食模型 vs 高脂飲食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病理指標對比分析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y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大家好,今天普拉特澤生物帶大家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動物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研究中,MCD飲食模型和高脂飲食(HFD)模型是最常用的兩種建模方法。普拉特澤生物工具平臺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動物實驗外包服務
本文將從造模機制、病理特征、指標差異和應用場景四個維度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幫助研究者根據(jù)實驗目的選擇最合適的模型。
一、模型機制與特征對比
1. 造模原理差異
2. 疾病進展時間軸
graph LR
A[造模開始] --> B[MCD模型]
A --> C[HFD模型]
B -->|1-2周| D[脂肪變性]
B -->|2-3周| E[NASH]
B -->|4-6周| F[纖維化]
C -->|4-6周| G[脂肪變性]
C -->|12-16周| H[NASH]
C -->|20-24周| I[輕度纖維化]
二、核心病理指標對比
1. 組織學特征(NAS評分)
注:NAS≥5分可判定為NASH
3. 分子標志物表達
title 模型特異性分子特征
"MCD模型" : 55
"HFD模型" : 45
"MCD優(yōu)勢" : "PPARα↑, CYP2E1↑, 氧化應激顯著"
"HFD優(yōu)勢" : "SREBP1c↑, 胰島素抵抗相關基因變化"
三、模型選擇決策樹
1. 優(yōu)先選擇MCD模型的情況
? 需要快速獲得NASH表型(2-4周)
? 研究氧化應激/脂質過氧化機制
? 資金有限需縮短實驗周期
? 避免用于代謝綜合征相關研究
2. 優(yōu)先選擇HFD模型的情況
? 模擬人類肥胖相關NAFLD
? 研究胰島素抵抗與脂肪肝的關系
? 需要觀察長期疾病進展(>12周)
? 不適用于急性干預研究
四、實驗設計優(yōu)化建議
1. MCD模型改良方案
①MCS模型:僅缺乏膽堿(減輕體重下降)
②短期循環(huán)飼喂:2周MCD+2周恢復
③聯(lián)合造模:MCD+低劑量CCL4(加速纖維化)
2. HFD模型增強策略
①HFHC飲食:添加0.2%膽固醇+高果糖水
②ob/ob背景:加速代謝異常
③晝夜節(jié)律干預:限制進食時間
五、總結與展望
關鍵結論:
⑴MCD模型適合快速誘導NASH,但代謝特征與人類差異較大
⑵HFD模型更接近人類疾病進程,但需要更長時間
⑶新型HFHC-HFD聯(lián)合模型可能平衡兩者優(yōu)勢
今天關于MCD飲食模型 vs 高脂飲食模型實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病理指標對比分析就分享到這兒啦~如果您在實驗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或者需要實驗外包和代做,可與我們技術老師聯(lián)系18570028002(微信同號)